(一) 适用范围
本技术标准适用于万诚机电各类交流电动机的维护和检修。
(二) 项目
交流电动机维修技术标准共10项,项目如下表:
NO |
项目 |
1 |
绝缘电阻 |
2 |
直流电阻测定 |
3 |
定心 |
4 |
定转子 |
5 |
温升 |
6 |
电刷及刷握 |
7 |
滑环偏差允许值及磨损限度 |
8 |
耐压试验 |
9 |
轴承 |
10 |
振动 |
11 |
同步电动机旋转整流器 |
(三) 标准
一、 绝缘电阻
(1)1000伏以下的交流电机,绕组的绝缘电阻在常温下应不低于0.5兆欧。
(2)1000伏及以上的交流电机,绕组的绝缘电阻在常温下应不低于每千伏1兆欧。
二、直流电阻的测定
项 |
名称 |
标准 |
备注 |
1 |
同步电机定子绕组 |
各相或分支的直流电阻在校正了由于引线长度不同而引起的误差后,相互间差别不得大于最小值的2%,此种差别(%)与初次(出厂或交接时)测量的差别(%)比较,相对变化也不得大于2%,超过标准者,应查明原因。 |
在冷态下测量,绕组表面温度与周围空气温度之差不应大于±3℃ |
2 |
同步电机转子绕组 |
与初次(交接或大修时)所测结果比较,其差别一般不应超过2% |
在冷态下测量 |
3 |
交流励磁机电枢绕组 |
各相或分支的直流电阻在校正了由于引线长度不同而引起的误差后,相互间差别不得大于最小值的2%,此种差别(%)与初次(出厂或交接时)测量的差别(%)比较,相对变化也不得大于2%,超过标准者,应查明原因。 |
|
4 |
交流励磁机励磁绕组 |
与出厂值比较在±10%范围以内 |
|
三、定心
(1)刚性连轴器定心的允许偏差
连轴器直径D(mm) |
<400 |
400~600 |
600~1000 |
径向偏差(mm) |
0.03 |
0.04 |
0.05 |
轴向偏差(mm) |
0.02 |
0.03 |
0.04 |
(2)齿轮连轴器定心的允许偏差
连轴器直径D(mm) |
≤150 |
>150 |
径向偏差(mm) |
0.08 |
0.08+[(D-150)/100]×0.01 |
轴向偏差(mm) |
0.08 |
0.08+[(D-150)/100]×0.01 |
(2)弹性连轴器定心的允许偏差
连轴器直径D(mm) |
≤200 |
>200 |
径向偏差(mm) |
0.05 |
0.05+[(D-200)/100]×0.01 |
轴向偏差(mm) |
0.05 |
0.05+[(D-200)/100]×0.01 |
四、定转子气隙
对不同类型的交流电机定转子气隙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平均值之差,同平均值之比,不应超过下列数值:
交流电机类型 |
气隙容差值 |
感应电机 |
±5% |
汽轮发电机 |
±5% |
快速同步电机 |
±2.5% |
慢速同步电机 |
±5% |
五、温升
(1)感应电机的温升限度见下表(单位:K)
项 |
感应电机部分 |
外形种类 |
A级绝缘 |
E级绝缘 |
B级绝缘 |
F级绝缘 |
H级绝缘 |
||||||||||
温度计法 |
电阻法 |
埋入温度计法 |
温度计法 |
电阻法 |
埋入温度计法 |
温度计法 |
电阻法 |
埋入温度计法 |
温度计法 |
电阻法 |
埋入温度计法 |
温度计法 |
电阻法 |
埋入温度计法 |
|||
1 |
定子绕组 |
开放型 封闭型 |
50 55 |
60 60 |
60 60 |
65 70 |
75 75 |
75 75 |
70 75 |
80 80 |
80 80 |
85 90 |
100 100 |
100 100 |
105 110 |
125 125 |
125 125 |
2 |
做过绝缘的转子绕组 |
开放型 封闭型 |
50 55 |
60 60 |
- - |
65 70 |
75 75 |
- - |
70 75 |
80 80 |
- - |
85 90 |
100 100 |
- - |
105 110 |
125 125 |
- - |
3 |
不绝缘的短路绕组 |
不会引起机械性故障,且不损伤附近绝缘物的温度 |
|||||||||||||||
4 |
与绝缘绕组接近的铁心及其它机械部分 |
开放型 封闭型 |
60 60 |
- - |
- - |
75 75 |
- - |
- - |
80 80 |
- - |
- - |
100 100 |
- - |
- - |
125 125 |
- - |
- - |
5 |
换向器及滑环 |
|
60 |
- |
- |
70 |
- |
- |
80 |
- |
- |
90 |
- |
- |
100 |
- |
- |
6 |
刷盒及刷子等 |
不会引起机械性故障,且不损伤附近绝缘物的温度 |
|||||||||||||||
7 |
轴承(自冷式) |
表面测定40℃,将测温元件埋入金属内测定时45℃,但对于水冷式轴承,耐热润滑剂,温升上限由订货者与制造者协商。 |
(2)同步电动机温升限度见下表(单位:K)
项 |
同步电机部分 |
A级绝缘 |
E级绝缘 |
B级绝缘 |
F级绝缘 |
H级绝缘 |
|||||||||||||||
温度计法 |
电阻法 |
埋入温度计法 |
温度计法 |
电阻法 |
埋入温度计法 |
温度计法 |
电阻法 |
埋入温度计法 |
温度计法 |
电阻法 |
埋入温度计法 |
温度计法 |
电阻法 |
埋入温度计法 |
|||||||
1 |
定子绕组 |
50 |
60 |
60 |
65 |
75 |
75 |
70 |
80 |
80 |
85 |
100 |
100 |
105 |
125 |
125 |
|||||
2 |
做过绝缘的转子绕组 |
50 |
60 |
- |
65 |
75 |
- |
70 |
80 |
- |
85 |
100 |
- |
105 |
125 |
- |
|||||
3A
3B
3C
3D
|
多层励磁线圈 绝缘单层励磁线圈 裸露单层励磁线圈 圆筒形转子的同步机励磁线圈 |
50
50
65
-
|
60
60
65
-
|
-
-
-
-
|
65
75
80
-
|
75
75
80
-
|
-
-
-
-
|
70
80
90
-
|
80
80
90
90
|
-
-
-
-
|
85
110
110
-
|
100
100
110
110
|
-
-
-
-
|
105
125
135
-
|
125
125
135
125
|
-
-
-
-
|
|||||
4 |
与绕组接触的铁心及其它部件 |
60 |
- |
- |
75 |
- |
- |
80 |
- |
- |
100 |
- |
- |
125 |
- |
- |
|||||
5 |
不绝缘的短路绕组,不与绕组接触的铁心及其它部件,电刷及刷架 |
不会引起机械性故障,且不损伤附近绝缘物的温度 |
|||||||||||||||||||
6 |
滑环 |
60 |
- |
- |
70 |
- |
- |
80 |
- |
- |
90 |
- |
- |
100 |
- |
- |
|||||
7 |
轴承(自冷式) |
表面测定40℃,将测温元件埋入金属内测定时45℃,但对于水冷式轴承,耐热润滑剂,温升上限由订货者与制造者协商。 |
备注:
I. 全封闭管道通风及全封闭冷却型均按开放型的温升上限为依据。
II. 全封闭的水冷、油冷、水中型的温升不适宜使用本表,应另据特殊协定。
III. 采用高级绝缘的滑环附近绕组是低级绝缘,则应按低级绝缘考虑。
IV. 在第一项的定子绕组里,凡功率大于5000kW以及定子铁心长度(包括通风管道)1m以上的,不适宜采用温度计法。
V. 对于5000kW以及定子铁心长度(包括通风管道)1m以上的,如果订货与制造方无协定,那么F级、H级的温升限度,不能超过B级的温升上限。
VI. 环境温度的限度为40℃。
(3)空冷同步电动机温升限度见下表(单位:K)
项 |
同步电机部分 |
A级绝缘 |
E级绝缘 |
B级绝缘 |
F级绝缘 |
H级绝缘 |
||||||||||
温度计法 |
电阻法 |
埋入温度计法 |
温度计法 |
电阻法 |
埋入温度计法 |
温度计法 |
电阻法 |
埋入温度计法 |
温度计法 |
电阻法 |
埋入温度计法 |
温度计法 |
电阻法 |
埋入温度计法 |
||
1 |
定子绕组 |
50 |
60 |
60 |
65 |
75 |
75 |
70 |
80 |
80 |
85 |
100 |
100 |
105 |
125 |
125 |
2 |
绝缘的转子绕组 |
50 |
60 |
- |
65 |
75 |
- |
70 |
80 |
- |
85 |
100 |
- |
105 |
125 |
- |
3A |
多层励磁绕组 |
50 |
60 |
- |
65 |
75 |
- |
70 |
80 |
- |
85 |
100 |
- |
105 |
125 |
- |
3B |
绝缘单层励磁绕组 |
50 |
60 |
- |
75 |
75 |
- |
80 |
80 |
- |
110 |
100 |
- |
125 |
125 |
- |
3C |
裸露单层励磁绕组 |
65 |
65 |
- |
80 |
80 |
- |
90 |
90 |
- |
110 |
110 |
- |
135 |
135 |
- |
3D |
嵌入隐极转子励磁绕组 |
- |
- |
- |
- |
- |
- |
- |
90 |
- |
- |
110 |
- |
- |
125 |
- |
4 |
与绝缘绕组接近的铁心及其它部件 |
60 |
- |
- |
75 |
- |
- |
80 |
- |
- |
100 |
- |
- |
125 |
- |
- |
六、电刷及刷握
表1
项目 |
电刷容差(mm) |
刷握容差(mm) |
电刷与刷握的间隙 |
|||
最小值(mm) |
最大值(mm) |
|||||
厚度 ≤8mm |
厚度 |
-0.02 -0.07 |
+0.10 0 |
0.02 |
0.17 |
|
宽度 |
-0.05 -0.15 |
+0.10 0 |
0.05 |
0.25 |
||
厚度 >8mm |
A级 |
厚度 |
-0.05 -0.20 |
+0.10 0 |
0.05 |
0.30 |
宽度 |
-0.15 -0.35 |
+0.10 0 |
0.15 |
0.45 |
||
B级 |
厚度 |
-0.05 -0.10 |
+0.10 0 |
0.05 |
0.20 |
|
宽度 |
-0.10 -0.30 |
+0.10 0 |
0.10 |
0.40 |
||
C级 |
厚度 |
-0.30 |
+0.10 0 |
0.10 |
0.25 |
|
宽度 |
-0.10 -0.30 |
+0.10 0 |
0.10 |
0.40 |
其中:A级-不可逆运行的交流电机
B级-可逆运行的交流电机
C级-双层电刷,每层厚度>4mm。
表2
项目 |
电刷容差(mm) |
刷握容差(mm) |
电刷与刷握的间隙 |
||
最小值(mm) |
最大值(mm) |
||||
厚度 |
≤8mm |
-0.05 -0.15 |
+0.10 0 |
0.05 |
0.25 |
9~16 |
-0.10 -0.20 |
+0.10 0 |
0.10 |
0.30 |
|
17~32 |
0.20 0.30 |
+0.10 0 |
0.20 |
0.40 |
|
>32 |
0.30 0.40 |
+0.10 0 |
0.30 |
0.50 |
|
宽度 |
≤8mm |
0.10 0.20 |
+0.10 0 |
0.10 |
0.30 |
9~16 |
0.10 0.30 |
+0.10 0 |
0.10 |
0.40 |
|
17~32 |
0.20 0.40 |
+0.10 0 |
0.20 |
0.50 |
|
>32 |
0.30 0.50 |
+0.10 0 |
0.30 |
0.60 |
备注:
I. 表1适用于石墨电刷
II. 表2适用于含金属的电刷
(2)电刷的磨损限度
I.刷辫固定件以下5mm;
II.对分层电刷或厚度在8mm以下的电刷,为刷辫固定件以下10mm
III. 电刷产品的寿命线。
(3)刷握与滑环表面的间隙h(mm)
(4)电刷的压力
集电环 |
电刷压力kpa(g/cm2) |
||||
式刷 |
材质 |
有无沟 |
电石墨 |
天然石墨 |
金属石墨 |
B |
锡青铜 |
无 |
11.8~17.7 (120~180) |
11.8~14.7 (120~150) |
17.7~24.5 (180~250) |
B |
铜 |
有 |
11.8~17.7 (120~180) |
11.8~14.7 (120~150) |
13.7~19.6 (140~200) |
A |
锡青铜、钢 |
无 |
19.6~24.5 (200~250) |
19.6~24.5 (200~250) |
19.6~29.4 (200~300) |
七、滑环偏差允许值及磨损限度
(1)滑环偏差的允许值
滑环偏差是指滑环滑动面的偏差,由千分表测定
最高转速(r/min) |
偏差允许限度(μm) |
4000 |
30 |
2000 |
60 |
1000 |
70 |
500 |
80 |
(2)滑环的磨损限度
滑环磨损的原因:
I. 过电流
II. 振动引起接触不良
III. 碳刷材质不适当
IV. 接触压力过小或过大
限度 容量 |
≤20kW |
>20kW |
修理限度 |
4mm |
3mm |
使用限度 |
5mm |
4mm |
八、耐压试验
交流电机在绕组更换,绕组修理和维修时的耐压试验标准如下:
(根据试验条件进行一种试验)
试验形式
类别 |
交流试验电压(V)工频,有效值,1分钟 |
交流试验电压(V)工频,有效值,10分钟 |
备注 |
绕组更换 |
2U+1000 (最低1055) |
1.5U |
|
绕组修理 |
1.33U+600 |
1.25U |
|
维修(必要时) |
1.2U+400 |
1.1U |
|
125V励磁 |
1000 |
1.25U |
|
250V励磁 |
1500 |
1.25U |
|
备注:(1)表中电压U指定子额定电压,对同步电机励磁绕组指励磁电压,感应电机绕线式定子绕组指最大感应电压。
(2)耐压试验前,电机绕组绝缘电阻应符合要求。
九、轴承
(1)轴承的允许温度限度:
滑动轴承(油环) |
滚动轴承 |
滑动轴承(循环油) |
80℃ |
95℃ |
65℃(入口油温35-45℃) |
(2)电机用滚珠轴承间隙见下表:
轴承内径(mm) |
间隙(μm) |
10~18 |
8~15 |
18~30 |
10~17 |
30~50 |
14~22 |
50~80 |
20~30 |
80~120 |
26~38 |
120~160 |
32~46 |
(2)电机用滚柱轴承间隙
轴承内径(mm) |
间隙(μm) (互换性) |
间隙(μm) (非互换性) |
24~40 |
15~35 |
15~30 |
40~50 |
20~40 |
20~35 |
50~65 |
25~45 |
25~40 |
65~80 |
30~50 |
30~45 |
80~100 |
35~60 |
35~55 |
100~120 |
35~65 |
35~60 |
120~140 |
40~70 |
40~65 |
140~160 |
50~85 |
50~80 |
160~180 |
60~95 |
60~90 |
180~200 |
65~105 |
65~100 |
(4)滑动轴承的磨损限度
轴径(mm) |
<10 |
10~50 |
50~400 |
>400 |
磨损限度(mm) |
0.01D |
0.005D |
0.003D |
0.0025D |
(5)滑动轴承轴瓦和轴径(D)的顶隙值为1/1000D~1.5/1000D
十、振动
参照下列振幅-转速曲线,对电机运行的振动状况作出评价:
A-最良 B-良 C-可 D-较差(要检修)
E-差(急需检修) F-很差(不能运转)
十一、同步电机旋转整流器
(1) 绝缘电阻测定
名称 |
使用摇表 |
标准值 |
备注 |
同步电机定子线圈 |
1000V |
10MΩ以上 |
|
同步电机转子线圈 |
500V |
1MΩ以上 |
|
交流励磁机电枢线圈 |
1MΩ以上 |
|
|
交流励磁机励磁线圈 |
1MΩ以上 |
|
|
永磁机定子线圈 |
1MΩ以上 |
|
|
交流励磁机检出线圈 |
1MΩ以上 |
|
(2) SR、SCR的漏电流测定
名称 |
顺向电压 |
逆向电压 |
漏电流标准 |
备注 |
SR |
|
70%额定电压 |
+350A/2000V(20mA以下) -250A/2000V(20mA以下) |
鼓风 |
70%额定电压 |
800A/2500V(40mA以下) |
制 氧 带组装件测量 |
||
SCR(无脉冲) |
70%额定电压 |
70%额定电压 |
1000A/2500V(120mA以下) |
制 氧 带组装件测量 |
注:额定电压是指SR、SCR的元件额定电压
(3) 励磁用整流器温升限值(单位:K)
项 |
设备部件 |
温升限值 |
备注 |
||
1 |
整流二极管的接触面 |
110 |
|
||
2 |
可控硅的接触面 |
85 |
|
||
3 |
导体 |
母线及连接导体 |
65 |
|
|
端子或连接部分 |
铜相互接触 |
40 |
|
||
铝相互接触 |
35 |
|
|||
锡、镀锡相互接触 |
45 |
|
|||
镀银相互接触 |
65 |
|
|||
4 |
熔断器 |
端子连接部分 |
65 |
|
|
管的表面(中部) |
A级绝缘 |
65 |
|
||
E级绝缘 |
65 |
|
|||
B级绝缘 |
70 |
|
|||
F级绝缘 |
85 |
|
|||
H级绝缘 |
100 |
|
|||
C级绝缘 |
100 |
|
(4) 对励磁装置的运行要求:
(a) 连续过电流能力;在下述表中要求的转速、电压和频率变化范围内运行正常。
项目 |
变化范围 |
运行状态 |
发电机的转速变化(包括调相机) |
±5% |
额定输出功率、额定功率因数和电枢额定电压 |
发电机的电压变化(包括调相机) |
±5% |
额定输出功率、额定功率因数和额定转速 |
发电机的电压和转速同时变化 |
两者变化的百分数的绝对值之和不超过±5% |
额定输出功率、额定功率因数 |
电动机的电压变化 |
±10% |
额定输出功率、额定功率因数和额定负载状态下励磁电流 |
电动机的频率变化 |
±5% |
额定输出功率、额定功率因数和额定负载状态下励磁电流 |
电动机电压和频率同时变化 |
两者变化的百分数的绝对值之和不超过±10% |
|
(b) 短时过电流能力
同步电机在额定负载状态下,在电枢线端电压发生突然短路,励磁回路有过电流流过时其励磁装置不应产生故障。另外,由于励磁装置的动作电流流过时,必须能承受下表的值:
时间 |
电流 |
60秒 |
同步电机额定负载状态下的励磁电流的125% |
30秒 |
同步电机额定负载状态下的励磁电流的146% |
10秒 |
同步电机额定负载状态下的励磁电流的208% |
(5) 对励磁装置的技术要求
(a) 失磁保护继电器动作值一般为额定励磁电流的0.5倍,具体设定值按厂家规定。
(b) 强励用低压继电器释放值整定为额定值的(0.7~0.8倍),吸上值为装置额定电压的1.5倍,具体设定值按厂家规定。
(c) 当电网电压在规定范围内波动时,装置的额定输出电压应保持稳定,其偏差应不大于额定值的10%。
(d) AC,EX励磁电流应限制在设计规定的上限及下限,其偏差在±0.5A范围内。
(e) 励磁回路绝缘水平,一般用500V摇表测量,必要时可进行耐压试验,但其绝缘耐压应符合转子耐压水平。
(f) 旋转整流装置单体设备及安装完成后,必要时可进行耐压试验,其耐压标准按有关规定进行。
页面访问统计: